鸭梨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小夫郎 > 分卷阅读85

分卷阅读85

    少。这也是景曜自己没给自己算的原因,也当来一次全家民主。

    “水车的图纸是小曜想出来的,价值至少二十两!”第一个是杨老太爷说的。这个价不算低,也是参照上次独轮车的价值来的,那独轮车已经是成品了,才值那么多。但大家都表示同意。

    第一笔就能拿二十两,已经超过之前最多的阿恒十一两。景曜彻底完胜。

    “景曜每日出去指挥安装水车非常辛苦,每日二百文!”这是阿恒讲的,他们这次出门安装水车一共花了六天,之前景曜帮他算也是每日这么多,倒也算是正常。

    “景曜大哥每天回来还要帮忙洗衣做饭,每天十五文!”这是小云说的。

    “大哥每天给我们讲故事,每天两文!”

    “大哥每天帮我检查课业,每天两文!”

    “大哥,陪我玩,两文!”

    除了景明说的那条,其他几人说的全部给记上了。

    到现在为止,还没有说的就剩下龙少廷了。大家全部把目光转向这位,等着看这位要怎么说。

    龙少廷现在则是额头上开始冒汗,他还真没有好好注意过景曜每天到底在做什么事情。他现在基本上保持着一日早晚两次告白,也就是每天被景曜拒绝两次。除了告白的时间,他都忙着自己的事情,根本都没有见着景曜。

    龙少廷恍然大悟,这原来就是自己每次告白失败的原因啊。景曜肯定以为自己只是好玩才每天告白。但其实他是真的很喜欢景曜,尤其希望能够和他一辈子生活在一起,绝对不是一时兴起。烈女怕缠郎,原来是另一个意思啊,看来自己真的是理解错误,要改变策略重新出发。

    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的事情啊,龙少廷心中焦急,面上却依旧镇定,看着景曜手中的纸张,立刻眼睛一亮:“景曜每天晚上帮着大家计算功劳,每日五文!”

    龙少廷的话立刻让大家纷纷点头赞同。龙少廷呼了一口气,还好他比较机灵,成功蒙混过去了!

    景曜拿出自己该得的那份,其他剩下的都被当成了公份,扔进了之前的小木桶中。那小木桶中,至少也有三四十两银子,绝对够他们一家舒舒服服的过上好久。

    第61章新鲜出炉的犁耙

    景曜他们家忙完水车的事情之后,没过两天,村子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,不过这次却是一件大好事。

    原来,自打景曜爹爹过世之后,杨家村就没有了夫子,杨大伯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接替,这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。杨大伯他们想了很多办法,甚至想从外面请一位回来,只是外面请回来的夫子,束脩都要的很高,也不是他们杨家村的人能够负担的起的,这事情就一直拖到了今年。

    不过,今年花灯节一过完,举办花灯节的王家村里正大人就来和杨大伯商议了。原来那天晚上猜灯谜的时候,杨家村两个青年的表现,彻底让王家村的夫子起了爱才之心,觉得杨家村还真是人才辈出。然后一听说杨家村还没有夫子,就和他们里正大人说,可以让杨家村适龄的孩子到他那里的学堂启蒙,只是需要杨家村派人每天早晚接送。

    杨大伯一得到消息,哪里还有不应的道理,这可是王家村的夫子给了大大的面子。送走了王家村的里正大人之后,杨大伯就把家中有适龄孩子的村里人全部召集起来,商议了一番。

    景曜家中景翳和小风也都是刚好能够入学,景明或许也能凑个数去。原本他们三人都是跟着杨老太爷启蒙,但景曜总觉得杨老太爷的年纪这么大,一直看着三个孩子也不是事。所以,他是第一个应了下来。村子里还有六七个差不多年纪的孩子,也都应了下来。接下来就是商量接送的问题,每家负责一天早上送晚上接,就用景曜的家牛车,这样既省时又不会让孩子累着刚好。至于午饭,就每天从家里带上一些饭菜过去,中午在夫子家热一热就可以。

    这还真有送孩子上学校的感觉啊!景曜很感叹。

    杨家村这边一商议好,杨大伯第二天就带着他们,提上束脩往王家村过去。

    王家村的夫子是一个老秀才,平时不苟言笑,看上去是一个有些严厉的人,杨家村过去的几个的孩子没一个不害怕的。王家村的里正大人却是笑着告诉大家,夫子只是不善表达而已,对孩子绝对不坏,也不会出现打骂的事情,让他们尽管放心。有了里正大人的保证,大家也都放下了心。

    夫子简单的和孩子们都聊了几句,然后又询问几个问题,最后决定连最小的景明一起都收了下来。

    因为每天中午要帮几个孩子热饭菜,所以他们的束脩就要比王家村本村的人要高一些。景曜他们自然不会有意见,当场都将半年的束脩教上了。

    白天没了三个小娃在家,景曜觉得家中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。特别是杨老太爷,一连几日都没有完全适应过来。不过,随着天气渐渐暖和,地面解冻,春耕也近了。景曜终于捣鼓着将犁和耙的图纸给捣鼓了出来。这个时代的铁是管制品,景曜托了杨大伯才好不容易将犁耙需要的用的铁具给打造出来。

    于是,家里所有人的目光又被景曜创造的这个新鲜玩意给吸引了过去。杨老太爷也时常往木工房跑,看看那些新奇玩意。

    乘着村子里还没有完全进入春耕时期,景曜又让杨大伯出面,寻了村子里的十几个男人再次进山砍树,每日的价钱也涨到了八十文。景曜是打算在春耕之前将家中的木料储备好,他已经做好准备,在他的水车、犁耙一旦投入使用之后,后面订造的数量肯定不会少。

    犁耙造好了之后,大家都表示出极大的好奇,根本不知道这两人合力才能搬动的东西到底要怎么用。

    景曜知道如果不给他们演示一回,他就别想清静,所以干脆表示,正好把隔壁的一块空地开垦出来,种些蔬菜自己家里吃吧!

    说做就做,乘着天气正好,景曜把大牛赶了出来,然后一个人跟个猴子似的上窜下跳,好不容易将那深耕用的犁给套上了。

    景曜家门前自打过完年之后,就没有怎么缺过人,虽然现在杨家村的主玩乐场已经转到了大杨树那里,但是他们家门口,总还是有人过来。景曜这次又搬出一个新奇的东西,这个事情瞬间就传遍了杨家村。

    村里子的人上次见识过水车的事情,对景曜那是好奇的要命。这边一听说他又搬出新东西来了,不用其他人招